原點: 說起我學習日文的歷程

偶爾也來點溫馨回憶文,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學日文的原點,

其實講起來應該要感謝我在大學時代的好朋友。

 

我大學念的是生物學,大三那年必修課比較少,多半是的神經科學,生理學,或是癌症相關比較深一點的課程,大家會隨著自己的興趣做選修,多出來的時間感覺可以做些甚麼去填滿。四處打聽了一下很多同班同學都默默跑去實驗室做專題,當時的我覺得做實驗很無聊,可能得花一整天做一個結果,太沒經濟效益,此外一般生物系的學生多半會唸研究所,也沒有感覺立即要找工作的壓力,想說準備研究所考試也還有大四一年感覺沒甚麼危機意識,與其天天跟同學打混還不如找點事來做,因此就開始研究學校語言中心的課程,一來可以打發時間也似乎能增加一點競爭力。其實當時原本想報名英文,在丟出報名表的前一天,朋友跟我討論:英文都從小學那麼久了 (其實也沒多好),乾脆找個新的語言學一下,就這樣,胡亂報了日文初級開始我的學習之旅。現在想想,這個選擇跟當時高二選類組一樣,雖然對未來關係重大,但當時卻意外地隨便決定。

 

中山大學的語言中心真的很不錯,老師上課的教材有很多對話,教完初階五十一音之後,會開始按照對話和旁邊的人組成一對表演給大家看,很感謝那時候朋友陪我去,讓我不用硬著頭皮跟不認識的人互動。記得每次老師上課前都會問「各位上周末都做了什麼呢?」然後得每個人到台上發表,因為講不出來很丟臉,所以上課前都會先準備好,但是因為上週末做的事情太複雜講不出來,所以每次回答都是隨便用很簡單的單字組合,老師也許覺得很奇怪,因為每周我都在看電影,散步,逛美術館。

 

後來寒窗苦讀考上研究所後,由於希望能夠申請醫學院到日本交換學生的機會,其必要條件之一是一年內需要拿到 N1 合格證書,為了考過 N1 當時就和一位學長相約到學校附近的南陽街補習。但研究所必須一邊修課還得一邊做研究,實驗常常時間卡的很緊,當時常常是把實驗做下去趁等待反應幾個小時的空檔,跑去補習班看錄影帶,然後上完課再跑回來繼續把實驗進行,現在想想當時因為筆記抄很慢,錄影帶可以按暫停,而且補錄影帶教室幾乎沒甚麼人,自己跟著電視機中的老師大聲唸出來也不會覺得丟臉。

 

另外,交換生考試需要面試跟寫讀書計畫,當時我的口語與書寫完全是毀滅型,所以我就靠關係找到兩位日本留學生,一位跟我練習口說,我會把這個禮拜的事情盡量用日文講給他聽,或是平常想到「這句日文該怎麼說?」的時候就記在筆記本裡,然後見面時再請他教我,把自然的句型抄在下來,空閒時間就一直看,然後盡可能刻意在下次見面時使用新的語法,按照這樣的方式學習口語。而另一位則是我的作文老師,我會一個禮拜自己訂一個題目,寫一篇類似日記的作文強迫請他幫我改。每次都在學校的公館校區中見面,然後一個小時後再騎車回醫學院做實驗,這樣持續了快一年。

 

快速跳到結果,最後我 N1 沒有過,當然就無法申請交換生,那時覺得很絕望,覺得出國還是得靠家裡支援,果然不是我的權利,所以就選擇不出國專心寫論文,然後畢業找工作。原本以為我這輩子大概沒機會來日本了,沒想到命運之神在我工作四年後,因為人生的規劃就讓我實現了海外工作的目標。而來日本之後就有很多機會讓自己的日文水準提高,包括工作上,交友上,以及日常接觸的媒體新聞,還有生活上都會需要,那會逼自己更努力提高語言程度。

 

一路走來,從剛開始接觸日文,然後辭去台灣工作跑來東京,又這裡找到工作的這段日子,遇到很多好玩又痛苦的事,當然身邊也有很多貴人一直在協助,好比在日本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一起跟我打籃球認識的日本朋友介紹的,出國之前沒錢付學費也是朋友幫忙湊錢。這段故事講起來可以怕會寫不完,所以就先停在這裡。解讀成是結果論也好,雖然一路走來很驚險,但回想起來覺得當時能下定決心來日本真的是太好了,如果當時沒有做這個決定,也許我會像其他同學一樣邁入家庭,過著看似安穩踏實的生活,也不會遭遇到後來在日本發生一連串的特殊事件(笑),體會到真實的海外生活經驗以及與人的相遇,這段人生的經歷無非是我最珍貴的寶物,真的一輩子也忘不了。

 

ps. 最後想起在七月份台北活動中分享的來日六年心得: 人生的各種相遇 (出会いde-a-i),真的會累積成為人生的各種  idea 。與大家共勉!

 

 

|文章  王伊森

十年磨一劍的因果循環:重新拾起那失落的歲月 by 王伊森

我的失業日記

我想來日本,但不會日文怎麼辦? 去學! (我的日文之路) by Victor

 

 

 

Ethan Wang

2012 年秋天來日,喜歡影像與文字的碰撞,遠距工作及多點生活主義者。

主修神經科學與生理學,對關於人的素材都很敏感,興趣是觀察社會現象與人類行為。經常靠溫泉,散步與閱讀尋找靈感。人設是吃完午餐就一定要睡覺。

目前為台灣 AI 新創日本公司第一號成員。同時為日本最大台灣人就職情報分享平台 Worklife in Japan 共同營運者。
Ethan Wang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