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是該「融入」還是「突出」?IT 業務的 Peng

在農村長大的我,從小看著身旁的親戚們過著類似的生活,總希望自己有一天能逃脫現有框架,跳進電視裡面的世界,說著聽不懂的語言和過著不一樣的生活。這就是我想到海外生活的初衷。

 

語言能力給了我挑戰日本失敗後又一次的機會

 

在大學時想脫離現狀以及做點不一樣的事情,決定休學一年到澳洲打工度假。當時誤打誤撞跟三位日本人一起住 Share House,習慣在外生活的他們給了一句日文都不會說,也沒有獨自生活過的我很大的幫助。在澳洲的生活讓我發現還是比較喜歡亞洲,回到台灣後大二開始選修日文,大三申請到日本交換留學,開啟了自己跟日本的緣分。

因為從小就想到海外生活,高中時也很努力學英文,當時便感受到學語言最需要的是輸出並非純輸入,學校老師給了很多輸出的機會讓我們上台發表,英文課也是全英文授課,同時英文好的同學們不少喜歡美劇或者電影,讓我發現培養興趣跟語言的重要性,因此學習日文時也花了很多時間聽跟看日文,當交換學生時到一般課程旁聽,回到台灣時也積極地與系上跟來學校參訪的日本學生互動,盡可能地增加輸出的機會。

 

 

但是畢業前申請日本打工度假簽證失敗了。之後因為經濟因素進入軍校,離開軍校之後一心只想著盡快經濟獨立,除了「工作」之外沒有其他選擇。走投無路時看到自己在日本交換期間知道的公司網頁上寫著「募集外國人社員」。我迅速的從網路上找了履歷教學的網站,寄出履歷前也趕緊考了日本就職時注重的 TOEIC。請了之前交換相識的日本同學確認日文後,帶著忐忑不安的心寄出了人生第一份履歷。

等了兩個禮拜左右收到面試通知,雖然沒有補助,我還是在寒假期間自費飛到東京面試,公司也配合我在東京安排了連續兩天四場的馬拉松面試,還記得那時候遇上東京久違的大雪,而我人生的第一次的公司內定通知就在 2014 年的大雪中的情人節收到,讓我得到了日本的工作機會。

 

在日本的轉職經驗讓我年薪四年內加倍

 

在日本的第一份工作並沒有給我太大的衝擊, 經歷過在軍校裡不找藉口也不講道理的環境裡,也沒有日本職場的適應問題。公司前輩們很照顧新人,同期們也很友善,不過不太適應公司部門很安定卻沒有挑戰的生活,讓我決議離開和同事相處良好的舒適圈,往新的機會邁進。

第一次轉職時在網路上查了很多資料,不過對於就職市場的資訊不夠了解,也不敢挑戰有名的公司,一開始只照著日本最普通的轉職方式「登錄轉職網站」,沒有人能夠給我足夠的轉職方向,當時轉職到一家小小的商社,待了兩年工作內容大同小異,升成小組長之後薪水也沒什麼起色,決定再換工作。

第二次轉職嘗試使用仲介公司,然而一開始碰到的仲介公司大部分並不擅長介紹外國員工,很多工作只是想找「會外文的日本人」,所以對外國人的日文要求是近乎母語能力,有些仲介甚至很不客氣地說「你日文說得沒有日本人好,哪來工作可以給你做呢?」,反觀專門介紹外國人的仲介公司手上滿滿的服務業職缺,又或者是要求高能力卻只開出新卒薪水,讓我不禁懷疑是能力有問題,還是自己對日本的認知不夠,當時心中也有「我只值這種價值嗎?」的疑問。

之後有機會接觸了中規中矩且有規模的仲介公司,才知道並不是所有仲介都會用「外國人」來當作轉職障礙的藉口。在仲介的幫助下讓我得知網路上充斥的資訊,或者是日本辛苦談並非是整個日本職場的寫照,外國人更不該是被低估價值的理由。他們在履歷書修正上以及面試上給予不少「外國人優勢」的建議,譬如面試時的日文與其強求文法完美不如注重在表達能力。藉由仲介給我的分析以及職缺介紹下,成功地提高近百萬年薪進入了新業界的廣告設計公司。而這家公司也是改變我在日本工作想法的分水嶺。

在公司裡我的主要工作是作為外商客戶的溝通窗口。每天接受外商的高壓式教育,會議快狠準,結論、To Do 跟會議紀錄能在會議結尾時整理好。這些似乎理所當然的事卻到了第三家公司我才接觸到。更重要的是在外商客戶眼中「語言從來都不是溝通的障礙」,國際化的公司並不會因為外國人而投以異樣的眼光,更不會對外國人使出日語標準,當有專業用語無法傳達時,客戶不會用日語能力來譴責,也能理解新進公司的我尚未接觸太多專業用語,在和外商客戶的交涉過程中,看到了「普通接受外國人的公司」的一絲光芒。

同時在公司裡面我也勇於提出意見,小至無紙化大至業務系統化。作為公司內第一個外國人,指出公司裡每個人都抱怨卻沒有人提供實際改善方式的部分,讓我知道許多似乎在日本就該習慣的指導未必適用在每個公司,日本同事不善發表意見的部分反而是我的優勢。在這家公司裡短短幾個月,讓我改變在日本工作的想法,抱怨不如提出改善方案,提出方案之後率先行動,改變建立在行動的力量上。

在職不到半年之後,突然收到 IT 仲介的邀約信,當年 27 歲的我正在思考「第二新卒」的最後機會,IT 也是自己想做卻不知道從何進入的業界之一。不過了解行動的力量之後讓我不再猶豫,不顧日本傳統「公司連續工作年數越長越好」,對 IT 業界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先行動。

仲介給了許多我面試的建議以及需熟記的資訊,也不斷地提醒我該公司就需要主動的人,只要把準備好,展現自己優勢不需要過度謙虛。面試就是把自己當商品賣出去,所以在面試中我拋掉過去面試的中規中矩,主動發言並掌握話語權,順利地拿到內定,就這樣跨進過去不認為自己有資格應徵的業界。從剛到日本算起約4年,薪水就漲了兩倍。

進了夢想中的IT業界之後,更沒想到被公司派去當業務。一開始自己也想退卻,覺得外國人怎麼跟人提案。不過在當業務時發現大多數的同事總想著「完成事情」而較少關注在「解決問題」上。我跟客戶接觸時則試著不單回應客戶的問題,而花更多時間去聆聽客戶的需求,讓我除了完成事情之外也提供解決方案。半年之後,沒有業務跟IT經驗的我,成為公司中業績最高的業務。

 

在日本是該「融入」還是「突出」?

 

在日本工作很容易被所謂的「日本傳統」綁住,網路上情報也好或者其他同樣是外國人的前輩也好,太多的資訊暗示著我們「外國人就是要融入日本社會」,然而外國人永遠都不可能成為日本人。融入可能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跟躊躇不前的藉口,外國人不該只因自己的身份而處於就職劣勢。

在日本找工作的方式很多,許多網路上隨手可見的情報可能是最簡單的手段,但未必是最好的方式。備足足夠的語言能力並且花時間分析自己的優勢,找資訊時不該之將目光放在與自己相似處境,而是該找高處的經驗來規劃未來。目標放高才能激勵自己往前,目標明確才能規劃前進方式,同時求好不光不求有,比起跟著群眾的想法,不如好好給自己時間多想該怎麼規劃。當周圍有著太多相似的人時,更加反思是否陷入同溫層的思考而放棄改變,行動取代抱怨,一起改變現在自己在日本的生活吧!

落足東京・PENG

在日第六個年頭的台灣人,IT業務,堅持外國人本色,比起安逸更具無限上爬的慾望,每天都在努力打怪。
經營Facebook專頁「落足東京:日本打怪工作紀錄」
落足東京・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