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b&b,Howto Taiwan,和日本「台灣女子」族群:台灣旅遊的魅力和可能性

 

近年來在日本掀起的台灣熱潮,其出現最早的因素,同時也是推波助瀾的一大功臣,當數「台灣旅遊」是也。而當今在日本喜愛台灣的民眾之中,又以被稱為「台灣女子」的一個族群特別受到注意。這兩個名詞是如何彼此影響並相輔相成的呢?

 


 

環環相扣:因震災而啟動拉近距離的正向循環

 

提到日本人喜歡台灣的風潮,就不能不提到2011年東日本大震災時,台灣民眾踴躍捐款的巨大救災支援金額,讓過去一直對台灣一知半解的日本民眾(尤其是20~30多歲的年輕世代)恍然驚覺原來相對於多年來中國與韓國對日本常常採取的對抗態度,在日本旁邊竟然有一個對日本如此友善的鄰國存在著。

當然在震災之前,已經有不少喜歡台灣的日本人時常去台灣旅遊,或是旅居台灣,進而出版一些關於台灣的書籍。然而整體市場的注目,確實是在震災之後,透過日本人喜歡研究細節的個性,促成許多生活雜誌開始製作、刊載有關台灣的特輯,而在這些採訪與收集資訊的過程中,又促成了日本媒體對台灣人生活與文化細節的更深刻了解,導致特輯越做越多,越做越詳細,而對台灣產生興趣的讀者群也就一頭栽進了台灣生活文化之中。

另一方面,在2010年代廉價航空普及後,往來台灣與日本的門檻降至前所未有的低,有時一張東京往來台北的國際機票,還比東京往來沖繩或北海道的國內機票更便宜。加上台灣物價對日本人來說是相對低廉,在充分資訊的供給與平價移動手段的普及下,對喜愛不時來個週末小旅行犒賞自己的人(這樣的族群又以年輕女性居多),友善、近距、平價的台灣簡直就是完美的旅行目的地。也就這樣養成了許多愛去台灣旅遊的年輕女性客層。

這些女性遊客前往台灣旅遊的另一個特色,是許多人都不會只去一次,很多一開始都是抱著去看看的心態,但回到日本之後發現自己越來越想念台灣,結果不知不覺一年間就去了好幾趟,而且完全不會膩。慢慢地這些「迷上台灣」的人們,就形成了「台灣女子」這個族群。這些人對台灣的一切都具有很大的好感與好奇心,也因為這樣發現台灣是個怎麼逛都會有新發現的神奇之島,於是引發他們開拓新地點、新旅程的願望,也更勇於跨出一般觀光客的活動範圍,前往台灣各鄉鎮發掘台灣之美。

 

社群形成之後的新商機:協助提供多元住宿選擇的新創服務

 

今年九月,台灣的民宿媒介平台「Dear b&b」在東京舉行日文版上線記者發表會,並與「HowTo Taiwan」(創辦人田中伶可以算是『台灣女子』的元祖)共同舉辦「台灣女子Night」活動,會場聚集了約150人的「台灣女子」。筆者在參與這兩個活動後,有機會與Dear b&b的兩位創辦人Minchelle與Rae談到話,其中有兩個點是個人覺得非常有趣的部分。

首先是Dear b&b的創立動機,是希望匯聚台灣民宿經營者的理想,並以媒合共享經濟的形式來訴說每個認真經營民宿主人們背後的故事,進而透過幫助優質民宿經營的方式來轉化為推動台灣各鄉鎮地方創生的動力,來達成最終為台灣的發展作出貢獻的使命感。筆者認為也是因為這個相對來說較純粹的動機,在「講故事」這方面進行特化與差別化,讓Dear b&b針對「台灣女子」這個追求更深度旅遊體驗的客群,會更有吸引力。

再來提到為什麼選擇日本作為海外市場的第一步,兩位創辦人表示這是一個直覺,完全不需要資料佐證,加上他們在日本已經有人脈存在,對於台灣/日本雙方互相熟悉的程度有一定的信心,因此透過與HowTo Taiwan的合作,可以直接接觸到喜愛台灣的「台灣女子」客群,是最理想的進軍日本市場的方式。換句話說,從現在的台灣風潮來看,日本年輕女性客層中,喜愛台灣的客群在未來將會持續成長,而在旅行經驗深度化後,捨棄傳統飯店選擇民宿體驗的客人也會更多。

深層文化價值的差異:台灣吸引日本女性的魅力

 

到這邊我們可以再回頭來思考,為何台灣文化的受眾,與日本男性相比會更受到日本女性歡迎?這部分也許可以從日本社會的兩性結構上來看出一點端倪。日本社會架構一直是偏向傳統的刻板定位,認為女性主要仍是在家庭養育兒女,而男性是在職場上主導商業活動。這樣的觀念雖然在近年來有所變化,但整體上來說還是存在,因此在職場或日常生活中,對女性有意無意的歧視依然層出不窮。加上日本社會對於出錯的容忍度非常的低(這點對男女都一樣),這些日常點點滴滴的壓力,很容易讓年輕女性出社會後感到喘不過氣來。

我們都知道台灣基本上是一個男女比較平等的社會。當然還是有許多需要改進之處,但是與其他東亞國家相較(如日本、韓國),台灣社會對女性已經是相對重視許多的。另外與日本相比,台灣整體而言對日常生活中出錯的容忍度亦高出許多,往往只要不是很嚴重的問題,我們都不會太過追究。還有一點是台灣人對於外國人的態度基本上都是友善的,遇到需要幫助的外國人我們大都不吝於伸出援手,而看到外國人喜歡台灣的時候我們也會很開心。

就是這樣的社會風氣對比,容易讓前往台灣旅遊的日本年輕女性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感」。遇到困難時常會有友善的路人協助、萬一某些細節沒顧好也不會被人擺臉色,更不會因為是女性就隨時被人忽略或不客氣。這些種種都是平常在日本社會求生存的他們,無法想像的自在感受。也因為如此,我們常可以聽到去過台灣回來的日本女性會說「台灣真是太棒了都不想回來」,「才剛回來第二天上班發現自己又在看機票」,「好想再『回去』台灣」之類的話。

從台灣的角度來看,提供這樣的體驗,其實也是觀光產業的終極理想型。只有讓遊客感受到其他地方無可取代的優點,才能持續圈住更多的「台灣粉」不斷地前往台灣觀光。這種體驗往往不是金錢力或硬體設備力能夠達成,而要靠全體民眾與社會文化的「感動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軟實力」)來建立。在目前台日關係良好的基礎上,如果我們能夠維持這一股正面循環,就能讓更多遊客喜歡上台灣並成為常客,與我們一起推動台灣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