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 Logo Logo
  • 文章專欄
  • 咖啡相談室
  • 交流活動
  • 關於我們
  • About Us
  • 文章專欄
  • 咖啡相談室
  • 交流活動
  • 關於我們
  • About Us
2017-11-15 In 在日本的故事, 工作 By victorchen

計畫跟不上變化,隨機應變才是王道! MoBagel日本區事業夥伴管理 Joyce

長久以來,海外(日本)工作是許多台灣人的夢想,而近年創新氛圍興起,加入新創公司也是相當好的選擇,若是能同時選擇,加入派駐在海外(日本)的新創公司該有多吸引人!然而是否存在這樣的機會? 實際上的工作型態又是什麼樣子呢?

我們這次訪問到的是MoBagel行動貝果的日本區Key Account Manager Joyce,她本身派駐海外(日本),負責新創公司事業開發的業務。這次的專訪,Joyce將與我們分享她的日本職涯,一窺MoBagel在日本拓展業務的現況。

 

熱愛動漫畫,人生就是要到日本居住!

 

我已經在日本生活9年了 – 大學4年、研究所2年,再加上工作3年。

原本我只是一個台灣的普通高中生,有天家人突然跟我說隔天要到學校幫我辦理休學,因為她跟爸爸討論,計劃讓我到美國唸書。父母突如其來的決定,開始我人生新的扉頁。

在美國準備申請大學時,由於從小即熱愛動漫,深知自己非常嚮往在發源地日本生活,正好當時日本早稻田大學新開的大學學程,不需要日文也能進修,我就義無反顧地送出申請,後來如願合格,日本的生活順利展開。我在早稻田就讀國際教養學部,大學期間也到法國交換學生一年,研究所再回到早稻田專攻亞洲太平洋研究。

常有人問我當初為什麼不留在美國?坦白說,美國的人際關係需要拿捏距離,對此我一直很不擅長,所以總覺得和當地文化格格不入。來到日本,雖不能說日本文化較容易融入,但或許是有了美國的經驗,這次到日本已經做好心理準備去適應、調整。人在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比較不會覺得受到傷害。因此若再讓我回到美國,因為已經受過日本的洗禮,人際關係的掌握或許不再是問題。又或者人生重來一次,讓我先到日本再去美國,我對美國的感覺或許截然不同。

 

在石頭上也要待三年的第一份工作「史克威爾・艾尼克斯」

 

人在異鄉很容易隨波逐流。當日本同學都在找工作,自己也跟著找工作,但心裡也不清楚非得在日本工作的理由。

不過當時心想用日本式的求職方式 (投100間公司履歷) 沒什麼意義,所以只投幾間自己真正有興趣的公司。當時心想如果都沒有順利錄取,就打包回台灣。我本來就很喜歡動漫畫,所以就往這方面去投履歷,很幸運地進了自己的第一志願 – 史克威爾・艾尼克斯 (製作太空戰士、勇者鬥惡龍的公司) 。

進了史克威爾的第一年被派到線上遊戲部門,擔任PM的職位,我的表現卻不如預期,由於遊戲已經上線7年,我以新人之姿進去,一直無法跟上整個團隊的步調,第二年就被派到總務部門。在總務部門的工作其實很有趣。原本在遊戲部門,就是專心地作遊戲,很少知道其他部門在作什麼; 但總務部門和每個部門都有接觸,可以了解公司整體的運作,也能認識很多人、學習到遊戲製作以外的技能,就這樣在總務部門待了兩年。

只是在總務部門難免會擔心,如果在職涯初期一直作總務的工作,可能未來就會朝此方向發展。尤其在亞洲,大部分的人或公司還是對總務的工作比較看低,未來弱勢想要嘗試其他工作,這樣的經驗或許不會是太大的幫助。恰巧當時我在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待了三年。日本有句俗諺「在石頭上也要待三年」,既然三年也已經到了,就毅然決然地辭職,找尋新方向。

 

從打工仔變身 MoBagel 的日本Key Account Manager

 

辭職之後,剛好有朋友家可以讓我借住一個月,那時心想找看看有沒有其他工作,如果找不到的話,就回台灣。

至於怎麼找到MoBagel的工作?  這要回溯到大學時代,曾經在東京電玩展幫忙打工當翻譯,認識了現在的老闆。在那時偶然看到他在臉書說他要來東京談生意,所以跟他打聲招呼,也在東京一起見面。當時得知MoBagel正在轉型,到日本來參展,他問我要不要去幫忙,我又幫忙打一次工。

當時另一位創辦人也有來,聊天時他們告訴我MoBagel接下來希望拓展日本市場,問我有沒有興趣一起加入,就這樣一頭栽入了新創的世界。我完全沒有想過自己會進入一家新創,直到現在都對自己在MoBagel工作這件事情感到很神奇。

專注於開發日本市場的Channel Partner

 

雖然擔任日本區Key Account Manager,但我剛開始進MoBagel兼任PM,專門負責簽約客戶的專案。專案結束之後,我又馬上開始參加Orange Fab Asia秋季新創加速計劃,在計劃結束之後,才開始專注事業開發的工作。

在這段期間,我四處拜訪客人介紹MoBagel的解決方案,尋找合作的機會。

例如在Orange Fab Asia的加速計劃期間,除了每兩三個禮拜跟mentor見面,了解產品的缺點或可以改進的地方,Orange Fab Asia也會介紹很多相關的企業給我們,不一定是客人,也可能是能夠連結的合作夥伴。我的工作就是拜訪客戶,向他們介紹MoBagel的解決方案,看是否有潛在合作機會。

而我們在日本的企業投資人,例如CyberAgent,也會介紹我們一些客戶,而我就會去向這些客戶提案。

目前我們主要的合作對象是Softbank。因為之前我們參加了Softbank舉辦的Open Innovation競賽,是全球最後的8隊優勝之一。與其說Softbank是我們的客戶,其實更像是合作夥伴。Softbank的客戶會提出他們的需求,而Softbank會再針對客戶的需要找到提出適合解決方案的公司,如果和資料相關,就會介紹MoBagel,或者是和我們一起合作、開發,包裝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給客戶。

因為MoBagel 提供資料分析的解決方案,且技術含量比較高,客戶多是BtoB (而且是對這個技術已經有某種程度了解的企業),不會是BtoC,所以在做事業開發的時候,主要多專注在找像是Softbank這樣的通路(channel partner),而不是單一的企業客戶。也因此,某種程度我的工作性質比起單純的開發新事業(business development)、其實會更像是這些通路夥伴的客戶管理(key account management)。

 

新創公司「MoBagel」和老牌企業「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的不同

 

我覺得新創公司跟老牌企業最大的不同在於有沒有SOP,因為這個差異會讓兩種公司變得很不一樣。

以老牌公司,像史克威爾來說,就算是開發一個新的遊戲,你還是會知道你要做的是一個遊戲,只是需要決定要做什麼樣新的內容、或是什麼樣新型態的遊戲,但是整體流程都很明確。

新創公司卻不是這樣。新創公司通常為了解決一個問題,而成立公司。在成立過程中,會有很多搖擺,當客戶反應各種預期之外的問題,公司產品的走向也會連帶受到影響,有些大到需要改變公司走向,有些則是對產品開發的影響。

新創公司隨時都在思考在市場上的定位跟未來發展方向。而這種事大概是每3-4天就會發生一次。在新創公司幾乎每個星期,成員需要一起思考接下來眼前的岔路該選擇哪一條。不像是老牌公司,每次制定5年或10年的長期計劃,等到階段性的計畫完成後,才可能針對結果討論一下公司是否該換經營的方向。

而且MoBagel做的跟AI領域有相關,這個領域的變動很快。我們經常要去了解市場上的變化,了解我們的方向是否正確,也會害怕產品會消失在眾多解決方案的洪流之中。

然而在新創公司工作的好處是,因為變動很快,每個人都處於不斷學習的狀態,而且是整個團隊一起學習,所以你可以勇敢犯錯。夥伴不會因為你打錯了一通電話,或跑的程式有Bug就責怪你,或覺得你的表現不好,因為大家都都知道這是學習的過程。而犯錯這件事每天都在發生,重要的是有沒有從這些錯誤中學習。

以我來說,我在加入MoBagel前沒有任何事業開發的經驗,所以內心常感到不安。而且新創也不像在大公司會派一個前輩教我,但願意讓我作任何的嘗試,只要我認為我做得到,或是認為對公司可能有幫助的事物,公司都不會阻止,反而是盡全力支援。每種方法都是試試看,再針對嘗試的心得與問題檢討與調整。

新創公司最特別的地方就是限制少,團隊成員很大的發揮空間,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找出適合自己的做事方式。當然適時的聽聽別人的建議也是非常重要的(笑)

 

下一站: 歐洲?

 

整體來說,我覺得很幸運自己能夠進MoBagel,不只是在字面上的認識新創這個單詞,還真真切切的體驗了隨時會心臟病發的新創環境。

你會見到很多莫名其妙的想法,雖然這些想法不一定會成為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但是這些思考方式總是令人耳目一新。你會看到一群人,用心解決一些他們想要解決 (但周遭或許覺得不痛不癢)的問題。你每天都是被一群很有夢想的人圍繞。這些異想天開的追求、思考甚至是妄想,是在傳統企業比較沒有辦法看到的,尤其在日本,很大一部分的人都只想追求安穩。

這沒有好或是不好,完全是取決在你想要什麼樣的職涯、生活。

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期待的是比較安穩的工作型態,沒有辦法跟的上那些很有夢想的人的腳步,那或許你也比較適合在大企業工作,在大企業裡還是有機會嘗試內部創新。

以工作環境來說,我會想找機會到歐洲看看。我體驗過日本的職場,想再大膽嘗試不一樣的環境。雖然我一向很討厭被問到有關職涯規劃的問題,因為我是一個沒有計劃的人,是一個得過且過的人 ,所以我想對未來設限。

 

來日本新創工作的一體兩面

 

關於是否應該在日本新創工作,我的看法會是: 如果是帶著體驗日本工作環境的想法,或許日本新創並非一個好選擇,因為在日本新創很容易碰上一群標新立異,和一般日本人不一樣的人,可能無法充分滿足到日本工作的期待

但如果你想要尋求為台灣新創開發日本市場的工作機會,我覺得台灣 (或者任何國家的) 新創來日本,都需要能夠在地化的人才,這或許是來日本職涯發展一個不錯的契機。

如果要給想來日本(或海外)的人建議,我認為很多事情都是一體兩面,不一定都是很好,也不一定都是不好。一個人到一個新的地方,可能會遇到喜歡的東西,可能也會遇到挫折,好壞沒有絕對標準,將心態調整好,哪裡都是你的舞台。

 

(本專訪與 Japan Insider 共同發表)

  • Author
  • Recent Posts

victorchen

Hi, I am Victor, Co-Founder of WorklifeinJapan

Latest posts by victorchen (see all)

  • 日本智慧鎖市場與Candy House團隊的日本市場進入策略 - 2018-12-22
  • 日本職場文化 - 2018-09-01
  • 日本履歷與面試 - 2018-09-01
Share this...
Share on Facebook
Facebook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Linkedin
Email this to someone
email
Tags:
KEY ACCOUNT MANAGERPM換日線日本新創線上遊戲職涯規劃

搜尋文章

最新文章

  • 在全球裁員風潮下, 日本多語人才就業市場依舊被看好 2023-03-21
  • 疫情中的轉職經驗分享和三個心得 2023-01-23
  • 疫情下的明星商品-日本西裝老牌AOKI青木西服以睡衣西裝化危機為轉機 2023-01-13
  • 日本傳統製造業的V型反轉奇蹟 – 空氣之外都能切割的中村制作所 2022-12-23
  • 東京都官方認證的新創推手 – Shibuya Startup Support 2022-12-03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 一位遊戲企劃在日本的心路分享
  • 準備好自己,專心做該做的事 – Global Daily的Naomi
  • 帶著日本漢堡挑戰世界第一 – Plate It Up 的中島先生
  • 輔助國際新創落地東京 – 自由業的 Wei
  • 在工作中發揮自我價值 – WeXpats的SNS行銷 Rebecca

文章分類

  • English (4)
  • Japanese (11)
  • 創業 (50)
  • 在日本的故事 (254)
  • 外商 (4)
  • 如何應對面試 (4)
  • 如何找到職缺 (22)
  • 如何撰寫履歷 (1)
  • 如何轉職 (18)
  • 學習 (16)
  • 工作 (128)
  • 日商 (21)
  • 日本求職 (46)
  • 日本職場文化 (25)
  • 日本觀點 (176)
  • 未分類 (3)
  • 生活 (60)
  • 產業趨勢 (85)
  • 社會觀察 (91)

文章標籤

Cheers (9) 不動產 (6) 人力仲介 (16) 人資 (8) 創辦組織 (26) 千人千日 (13) 商周 (24) 履歷 (6) 打工度假 (13) 換日線 (41) 文化推廣 (10) 新卒採用 (7) 新型肺炎 (24) 日商 (14) 日本企業 (6) 日本企業case study (10) 日本創業 (9) 日本商業文化 (6) 日本商業趨勢 (13) 日本地方創生 (7) 日本外商 (28) 日本就職市場 (7) 日本工作 (17) 日本文化觀察 (7) 日本新創 (21) 日本新卒就職 (12) 日本日商 (21) 日本生活 (17) 日本職場文化 (27) 日本職業婦女 (10) 日本職涯 (17) 日本趨勢 (15) 求職 (12) 求職目標設定 (29) 簽證 (8) 職場文化 (39) 職涯規劃 (47) 薪資 (10) 藝能界 (7) 設計業 (7) 讀者投稿 (9) 轉職 (24) 進軍日本市場 (11) 關鍵評論 (34) 面試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