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的因果循環:重新拾起那失落的歲月

只是想起一段關於小時候不懂十年磨一劍的往事。

爸因為只有高中畢業,小時候深知英文對孩子們的重要,記得第一本英文單字本就是國小時他買給我的,規定我一周要背一頁給他 (記得人生第一個接觸到的單字是水 water ),所謂一頁,大概就是六個單字配合上有圖畫解說所構成。當然沒有獎品不行,小時候我可以靠背單字得到一些樂高積木,不過因為老爸也看不懂 kk 音標,我常常是學到一些稀奇古怪的發音,然後用中文寫在旁邊輔助,比方說 Last 就會寫成 「來死特」 ,daughter就會變成 「督特兒」(還不忘 er 要捲舌) 這樣。

 

考高中時,很幸運那年聯考英文異常簡單,我和班上幾個英文很強的同學考出來的分數差不了多少,產生一種英文應該沒想像中難的假象。上了高中開始,英文課的單字量開始變多,但因為高一的老師非常認真,除了長的漂亮之外,學期中她會要求我們輪流上台用英文講解一則簡單的新聞給大家聽,然後會用英文問問題,那陣子大概是我英文程度的巔峰時代。很遺憾,到了高二開始,遇到了一位雖然人很溫暖,但是沒有辦法讓學生專注在課堂上的老師,但也許是高中叛逆的個性,班上的同學常常聯手起來欺負老師,比方說被老師叫起來念課文,比較調皮的同學就會故意朗誦論語古文,在課堂上猛睡覺或是吵鬧,現在回想起來雖然荒謬,但當時確實也讓我們無法真正專心去學習英文。

 

高二就在玩樂中一下子就過去了,高三個英文老師又換了,但當時幾乎已經半放棄英文,常常在考卷讓亂寫塗鴉,然後大家會作弊,記得有一次小考因為前一天真的念書比較晚,我索性在考試時睡覺懶得寫考卷,後來被老師發現氣得她衝出教室沒回來,當時後來有去跟老師道歉,但老師沒說什麼,事後想想可能是她覺得已經高三要考聯考了,應該要對自己的分數跟未來負責。不過當時的我也不曾想過英文重要性的問題,覺得自己可以靠理科拉分數,大學聯考看的是總分,幾次成績考下來都還不錯,「應該沒什麼問題吧」當時很單純這樣想。聯考前跟著大家去南陽街補了半年的英文衝刺班,那個課程完全就是考試傾向而設計的,當時下課到補習班去,就會拿一份完全和聯考一樣的模擬考卷,加上寫作文,結束後老師就會開始逐題講解,教我們解題法,那段時間我的心態就是: 其他課目我可以考高分,那英文就能得多少賺多少吧。

 

後來聯考成績出來,我的英文只有 57 分,而上了大學後我念的是生物醫學,雖然是原文書但是英文也不難,所以再也沒有特別去加強自己的英文能力。

 

時間過得很快,出了社會,一直到日本,我花很多時間在累積日文的實力,但是英文總是我心中的一個缺口,希望有一天能夠把英文說好,但在我十幾年之後總算明白,原來學好一個語言並不是最終的目標,而是利用這個語言能夠獲得更多知識與機會。最近看到換日線的一篇文章,原文在此,30多歲的我了解十年磨一劍的道理已經有點晚,既然決定放手去做就必須踏實的一點一滴累積,偷懶總是會有報應的。在日文中,「誤魔化」是類似投機取巧的語感,以前曾經聽過蔡康永說過: 小時候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現在在東京因為工作關係,接了負責印度跟義大利的客戶,該承擔的報應果然來了,英文不好的我雖然對應起來很吃力,但十年磨一劍的道理已深植我心,重新從最基本開始上課,希望未來 40歲的我不會再感到後悔,這也許是最後能夠反撲的機會。

 

很幸運自己會有機會來到海外工作生活,在這裡自然形成了某種程度的地理隔離,隔絕了以前在台灣時周圍的人對自己的期待,演變成一個長期自我探索的過程,由於大環境與周圍的人以很快的速度不斷在改變,也因此會暴露出更多以前視若無睹的弱點,很多人選擇面對並解決,當然也有人選擇一條更安全同質的路。

 

可以肯定的是,並非每個人都能在人生早期幸運的按照成功機會相對較高的路徑前進,若能在某個時間點產生特殊事件的同時,開竅並且修正自己的方式也許才是最重要的課題。希望給那些正在努力朝目標邁進的朋友們,相信現在所有的努力都將在未來每個時間點發揮效果,當然我深信那些該還的債,也總是遲早會來的。 笑

 

【關於作者:王伊森

【延伸閱讀】

原點: 說起我學習日文的歷程

 

Ethan Wang

2012 年秋天來日,喜歡影像與文字的碰撞,遠距工作及多點生活主義者。

主修神經科學與生理學,對關於人的素材都很敏感,興趣是觀察社會現象與人類行為。經常靠溫泉,散步與閱讀尋找靈感。人設是吃完午餐就一定要睡覺。

目前為台灣 AI 新創日本公司第一號成員。同時為日本最大台灣人就職情報分享平台 Worklife in Japan 共同營運者。
Ethan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