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來自日本的台灣人- 日文編輯的Kiki

在日工作生活台灣人統計 (2015)文章裡面的資料可以看出來, 在日台灣人佔最多數的是有永住身份的。 再加上以配偶身份入境的,就有接近一半的比例是有計劃在日本長期生活的台灣人。 也由於日本不接受雙重國籍, 所以是有了家庭, 小孩之後,只保留台灣國籍也會是一種選擇。“在日本土生土長的台灣人” 或許就不會聽起來那麼矛盾。 這次訪問的KiKi就是在日本長大的台灣人。除了護照之外沒有跟一般日本人不同的Kiki對日本, 台灣有什麼樣子的感受, 又為什麼會選擇到台灣進修而又繼續留在台灣工作呢?


 

簡單的自我介紹

 

我是在日本出生的台灣人, 從小在日本長大, 在日本大學就讀教育學, 畢業之後決定來台灣念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2015年碩士畢業之後在台灣的出版社擔任日文編輯,研發日文教材。

 

為什麼會選擇來台灣進修呢

 

我的家族是從祖父跟爸爸那一代搬來日本, 所以我算是在日的第三代。從小長輩還是跟台灣的文化很親近, 到了小學畢業前每年都有回台灣跟親戚玩, 所以那時候可以說自己還有是台灣人的意識。不過升中學之後課業開始比較繁忙,沒有什麼機會回去台灣。自己也開始意識跟其他日本同學有些不一樣的地方, 青春期的時候就算是小小的不同很是很在意 (笑), 所以也就有一段日子沒有再接觸台灣的事情。

到大學的時候有一個機會去美國遊學, 參加了台灣留學生的聚會。 當被問從哪裡來的時候就自然而然的說是從日本來的,但是被講是日本人的時候又覺得不對勁。 那時候才發現原來自己對自己的身份其實是有疑惑的。

再回頭看自己的成長經驗, 雖然行為上和一般日本人沒有什麼不同, 但是還是會在一些地方被點出其實自己是不一樣的。 譬如是姓氏的發音, 或是父母對於教育的態度。 他們認為在課業上不能被看不起, 所以我有很多課餘的輔導跟活動。 為了趕時間有時候還會來開車接我下課, 也就更顯示出跟日本同學的不同。

大學畢業之後很多同學都選擇就業, 但是我不想馬上工作,想繼續進修。本來目標是歐美的學校, 但是因為也想對台灣和自己再多了解, 就選擇來台灣念華語教學。

 

在台灣和日本唸書比較起來有什麼不一樣

 

來台灣念研究所之後,發現了許多台日教育的不同。第一件事情讓我驚訝的是很多台灣學生會為了考研究所去唸補習班。 我覺得日本學生除非是要報考特定專業領域的研究所, 通常都只會自己在家裡或是圖書館做準備。第二件讓我驚訝的是台灣念研究所學生的比例比日本高很多。 後來才知道原來台灣已是高學歷化的時代,大學學歷已經不稀罕。 雖然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如此,但台灣受的影響比日本更深。我後來才知道其實台灣的研究生的升學動機大多是為了就業做準備。學歷對台灣年輕人的工作選擇和就業薪資待遇有很大的影響, 所以很多人都選擇先拿更高的學歷再就業。

那麼日本呢? 日本的大學院生最主要的目的則是研究。選擇唸大學院(相當於台灣的研究所)的日本學生大多是想要往學術方面發展。 確實部分理工科的學生是為了就業而選擇升學, 但是一般的大學生畢業就會選擇出社會。

後來我想台日研究所的性質會這麼的不同的起因很可能在於就業制度的不同。日本大學生找工作的主要手段是所謂的”就職活動” (簡稱”就活”)。每年大學和企業都會聯手進行就活, 大多數的學生只要通過就活就能找到工作,順利的話大學畢業之前就可以拿到企業的”內定”。 我認為日本的就業市場對大學畢業生比較友善,台灣的就業市場則是比較不友善, 讓學生必須在台灣進職場前必須多培養自己的專業能力。 所以我個人覺得台灣的研究所跟日本的大學院比起來學習內容會比較實際,實習機會多, 種類也較多元。

image01

在台灣還有什麼其他的 cultural shock (文化衝擊)嗎

 

台灣的年輕人出國慾望很強,不少人以出國深造或就業為目標,外語能力也強。除了英文是必備能力之外,很多人都有學第二外語(日文、韓文、法文等)。 日本的年輕人想出國的不多,在日本的大學生中,,”雖然我是英語系畢業但不會英文” 或 “雖然為了找工作考了多益800分,可是無法跟老外溝通” 這樣子的人並不少見。 想想自己周遭的朋友,想出國的或有留學過的人真的是少數。

台灣人和日本人對女性的就業觀念也大不相同。不少日本女生都以結婚為目標,雖然傳統的家庭主婦越來越少,但很多女性還是以婚姻為重心,以工作為優先的女性還是算少數,日本社會甚至對職業女性還是會有異樣的眼光。台灣大部分都是雙薪家庭,所以女性的就業率比日本高,也有不少工作機會。台灣女生思考獨立,自尊心也很高,有自己的專業能力。

 

念完書之後為什麼會留在台灣工作呢

 

“為什麼要在台灣工作?在日本工作不是比較好嗎?”, 這些都是常見問題集。 這次我來一次回答這個問題 (笑).

以公司給的薪資或待遇來說的話, 確實以日本的標準來看會和台灣有所落差,但我還是選擇在台灣工作,因為在台灣可以自己決定工作內容, 從事自己想做的工作的機會比日本多。 以前爸爸用日文跟我說過,在日本其實很多大學生並不是為了 “就職(職に就く)” ,而是為了 “就公司(会社に就く)” 而參與就活。 我當時其實聽不太懂爸爸在說什麼, 可是我後來就深深地體會到爸爸的意思。因為日本大學生在參與就職活動的時候,不太像在”找工作”而是在”找公司”,他們通常會優先考慮應徵所謂的大企業, 所以這些公司的說明會很難報名,連要參加都很競爭。 公司也不會開”職缺”給應屆畢業生, 新人入社後會經過約3個月的研修之後才會被分發到要從事的部門。 一方面可以說日本企業很注重對新人的培養, 但是也壓抑了他們的自主性。 上一代日本人都說“石の上にも三年”。 意思是說工作能忍著做三年的話就是你的了。 但是這似乎已經不適合我們這個世代了。

因為我的生長環境跟文化背景的關係,我對多元文化跟語言教學一直都有興趣。我在大學的主修是教育學,特別對外籍學生的語言輔導感興趣。在台灣的研究所學了華語文教學,最後我的論文也是以雙語教學為題材。正因為如此,我就決定留在台灣當日文編輯,目前在LiveABC研發日文教科書。同時我也有在經營一個部落格 日本女孩在台北, 分享一些我在台灣感受到的人事物

image03

 

台灣跟日本在你心中的地位是什麼

 

坦白說,當初選擇來台灣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對日本感到厭倦。因為在日本生活有很多無形的壓力,整個社會氣氛很沉重。尤其東京這個大城市讓我特覺得可怕,感覺整個城市隨時開著大口等著你,有一種一不小心跌倒就會被吞下去的感覺。

來了台灣,馬上就喜歡上開放又自由隨興的生活風格。但過了半年就發現,其實這只不過是所謂的文化蜜月期而已,客觀的觀察兩個文化後發現,兩個文化之間並沒有優劣,各有好壞,是兩個不同的文化,沒有辦法拿來比較。你過得好不好,其實並不是你在哪個國家的問題,而是你在那個地方做什麼事情而決定的。

對我來說台灣和日本這兩個國家都一樣重要,一樣喜歡。兩個地方都是我的「帰る場所(可以回去的地方)」,在這兩個地方都有家人和朋友陪著,生活環境和文化都讓我感到自在,也留下了不少不可取代的回憶。世界上有兩個國家可以讓我「回去」,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幸福且幸運的事情。我看過很多人出國後沒有辦法適應當地,甚至對該國感到失望而歸國。我覺得這種人往往只用相同的角度去比較兩個國家,這樣會很難接受跟自己不同的文化,也很容易忽略掉那個國家好的地方,我覺得這樣真的很可惜,最近這種感覺越來越深,讓我更想要珍惜這兩個家鄉。

 

有什麼給想去日本發展的人一些建議嗎

 

除了語言是基本功之外,對日本文化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和尊重。日本是個很重視「空気(くうき,當場的整體氣氛的意思)」的社會。我承認日本文化中有很多地方讓外國人覺得很封閉很排外,但俗語說「入境隨俗」,日本人也還蠻重視這個道理的。日本有很多不成文的規定,我還是建議大家試著適應。所以呢,如果真的想融入日本社會的話,建議大家先研究一下日本人的相處模式再出國,以免到日本不自覺的不斷踩人家地雷。 也建議大家千萬不要對日本生活抱持太過完美的幻想,因為你的幻想到日本後一定會破滅的!(笑)

到日本以後呢,我覺得應該要學習適應當地文化之外,應該也要試著客觀地比較母國文化跟當地文化,並不應該只看好的一面或不好的一面。我認為真正的喜歡一個國家,就是要找出那個國家的好之外,也要接受它的不好, 再用這些經驗讓自己成長。 我覺得這才是在當地生活最重要的意義啊!

 

image00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