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創業家 – 以家長的角度,實踐海外華語教育的可行性

海外華語家庭的煩惱

 

TENTENKID成立之前,妹妹也誕生了。 兄妹倆年紀差了三歲半,妹妹一歲前以家庭生活為主,持續先前跟哥哥一樣的教養方式:在家講中文。但即便是同樣的方式,兩個孩子的語言發展大不相同。

回想起哥哥的語言發展不算是流利型,雖然聽過前輩分享男孩的語言普遍是慢慢發展,但初為父母的我們,不免擔心看不到的發展問題。但這個問題沒有擔心太久,在哥哥開始上幼稚園的時候大大解除,不過隨之而來的,就是「媽媽,這個超好おいしい!」(媽媽,這個好好吃!)雙語混用的這個問題了。

妹妹的語言發展又是另一種樣貌。

或許是二寶的關係,多了一位手足互動,妹妹語言能力的進展比哥哥來的快速許多,大概10個月開始就可以指著物品說些中文疊字如:水水、鞋鞋。當時家裡的語言比例隨著哥哥上幼稚園的緣故,使得中文溝通到達了最低限度。5歲的哥哥自然的用日文方式與妹妹相處,我則是維持中文的方式與兄妹互動,試圖抓住妹妹最後的中文力。因此,兩個人的互動大概有半年的時間是一中一日,彷彿是一場雙方都不願意放棄第一母語的角力賽。

直到一歲後妹妹上保育園開始接觸日籍老師之後,雙語角力賽出現了變化,到最後,中文的隊友只剩下我跟先生(笑)。而身為父母隨著孩子階段性的成長,也感受到如果要接地氣的理解日本幼兒教育,語言上華裔家庭還是需要付出雙倍的努力,解決現況的生活溝通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在踏入教育領域後,試著回想當年抓不住兄妹語言的困難, 也才了解我們是孩子的父母,大多數的時候並不會句句修正用詞,甚至還會以好可愛的眼光來看待這自然的發展。而隨著成長階段的不同,也影響多語言結構學習的發展。

TENTENKID最常收到的一句話:還好有你們帶著他們學習,多了一杯咖啡的時光

 

在TENTENKID看到不同家庭組成的煩惱

 

目前選擇TENTENKID的家庭總共來自13個國家,每個國家時空文化背景不同,對中文學習也有著截然不同的期許。大約九成的學習者的父母,一定有其中一方會說中文。在這裡我們初分成三種程度:零基礎、學過但不熟練、有基礎程度但想精進。

零基礎的孩童,通常年紀落在5~7歲,知道一點零星的生活單字如:吃飯、散步等等。對於整句輸出的能力通常是無法構成的。第二種程度是學過但不熟練的孩子,透過引導可以理解意思,但若是逐字認讀或開放問句,較容易停頓回應。第三種程度是想更精進的孩子,他們不論是聽、說、讀、寫都具備基礎的能力,透過指導可以不斷提升中文能力。於是我好奇問了家長,來TENTENKID之前有做過哪些學習規劃?最多的答覆是:他們學習的習慣除了在家庭頻繁地使用中文溝通之外,每週的學習時間大約有2~3小時的頻率。因此,我得到了使用頻率對學習中文的重要性。

綜合以上的家長角度與辦學經驗,父母親不一定要是中文專業,但如果能提早知道日常的互動技巧,父母絕對是孩子學習中文的首席陪跑員。

grace.tentenkid

TENTENKID 天天華語線上學習 創辦人
"陪孩子找到學習華語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