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重新出發,邁向角色設計師之路的 SIE

我是八零年代尾,出身嘉義,在臺南長大的臺灣囡仔。從小看美少女戰士跟神奇寶貝長大,國小開始畫自創的角色且樂在其中。但自從考上了升學名校後,為維持好成績,犧牲了自己對繪畫的渴望。沒有意料到十年過後,我又重新拾回畫筆,找回當初可以畫到廢寢忘食的自己。

 

從微生物研究助理開始思考自己的熱情

 

我研究所唸的是微生物學,研究口腔裡的細菌。畢業之後順理成章的就在成大研究所當研究助理。

我當時跟在一位日本教授身邊,他是一個對研究非常有熱忱的學者;常常能看到他與其他所上教授滔滔不絕地談論著微生物的事情,而我卻對自己的研究沒有展現出這樣的熱情。

因為對自己人生的選擇感到猶豫,我決定給自己一年gap year去尋找人生的方向。會選擇日本是因為當時已經學了一點日語,就覺得不如來到全日文的環境,把日文磨練學好。

 

日本經驗從京都的舞妓化妝師開始

 

到日本的第一年我換過幾個工作,一開始邊在道頓崛的餐廳打工,一邊念語言學校,半年後來到京都的一間和服店工作。京都的觀光客外國人的比例很高,我也因為中英日的語言能力所以得到這份負責將客人打扮成舞妓的工作。

雖然順利地來到日本,也從打工度假換成工作簽證,但我的生活並沒有就此安定下來。在和服店工作一年後,覺得我開始思考接下來是不是應該繼續留在日本。一開始我是比較傾向回台灣的,因為原本我來日本的目的就是體驗生活,而且也只預計待上一年。而最終我決定留在日本,並且學習插畫,是因為當時的同事:當時公司有自己的攝影團隊,而攝影師們卻少有科班出身的,科技行業的品管、幼稚園老師、各行各業都有。我看著他們從台灣到日本、換了一個全新的身份日本工作,並且樂在其中,然後我也決定去追求那個從小到大不曾變過的興趣「插畫」。

來到東京,成為班上最年長的插畫留學生

 

為了學習插畫,我來到資源比較豐富的東京,而剛入學時老師的一段話給我很大的啟發:無論畫好畫壞都先嘗試失敗,在這兩年你們要盡量多畫,並且找到屬於自己的畫風在專門學校的這幾年,我在大量的練習和創作下,技術上有了很大的進步,也漸漸確立了自己的風格,並且下了一個決定:要在日本以專業插畫家的身份生活;即將畢業的我也開始了插畫業界的就職活動。

 

日本的插畫就職活動

 

我自己希望未來能做角色設計的工作,而角色設計最夢幻的三家公司分別是SANRIOKAMIO JAPANSAN-X,我想談談這三家的選考方式,還有台灣和日本角色創作行業的不同。

◉SANRIO (三麗鷗)

SANRIO的選考有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需要將指定的作品上傳至vivivit後進行應徵(vivivit有點像是設計人專門上傳作品用的網站)。

第二個階段你需要帶著自己「畢生」的作品來到本社,作品不限各種形式,每個人有15分鐘的時間把它們佈置在一張長桌上來展現自己,佈置結束後選考者必須離開現場,然後公司的設計師們會一一去評選。

第三個階段除了日本最經典的SPI考試外,還要設計一個角色。在設計角色時,除了要符合題目條件(例如規格、風格)外,也需思考角色的可延伸性(也就是如何商業化)例如選擇一個線上品牌合作,並規劃怎麼呈現主視覺以及店面擺設等。

我當時對於選考沒有什麼經驗,把大半的時間都花在平面設計上,忽略了「展示」的重要性,而我看著其他日本人的選考者帶著行李箱有備而來,並且用立體的材料很全面的呈現自己的作品,才感覺到自己對於「選考過程」的準備不足。

第四階段是跟團隊成員的面試,最讓人驚訝的是最後一個面試是直接與社長面試,雖然這個職位只是角色設計師,但可以看出來三麗鷗非常重視角色設計師的工作。

◉KAMIO JAPAN

KAMIO JAPAN是一間也有自己原創角色,也有做授權角色創作的公司。(例如與迪士尼合作,並且以迪士尼角色去創作作品)和其他家選考略有不同的是,KAMIO JAPAN除了會要求當場創作外,也會要求一些非角色設計的題目。例如把流行趨勢創作成不同風格屬性的雜誌封面,以公司性質來說比較偏向設計公司。

一開始這間公司不是我的第一志願,但在面試過程中,我發現了它的強項:這間公司的工作內容比較廣且能培養出很強的設計能力。這個對我而言很重要,因為只有極少數的外國人會長久地在日本公司做設計,而學會這些技能,對於轉直、甚至是選擇成為成為自由創作者都很有幫助。

◉SAN-X

SAN-X的選考第一關是說明會,說明會上會公布指定作業,例如設計一個角色,並且設計出筆記本封面,投遞時要有能看出創作過程的草稿跟彩色稿。

我曾經把SAN-X放在第一志願,因為它是創作出角落生物跟拉拉熊的公司。以SAN-X來說,角色創作的過程,是一整個公司一起參與會議(包含設計師,一般員工等等都要提案),而三麗鷗也是一樣,我們看到的肉桂犬,凱蒂貓,雖然都這麼有名了,但他們還是不斷的調整這些角色商業化的新方向,勇於嘗試新市場並不斷做修正。

其實這是日本角色創作的一個特色:由一個很有體系的團隊共同推進創作。團隊互相激發點子,不斷地有新的想法注入,讓角色的市場不斷更新、擴大。而台灣雖然也有很多角色,像是馬來膜、爽爽貓,但台灣主要是個人創作,其中一個原因是台灣的角色市場沒有那麼強盛的消費能力到可以支撐起一個公司。你可以想想自己有沒有在圓山樂園買過周邊商品,再想想即使你不是迪士尼的粉絲,逛迪士尼的時候你也會很輕易的下手買東西。這也是我目前選擇留在日本的一個原因。

回想當我決定要打工度假的時候,我身邊的朋友們大多都繼續在同行工作,而今年是我來日本的第四年,很多朋友都當上了主管,或常常有很多海外出差。有時我覺得自己慢了別人很多,但因為選擇來日本,認識了各式各樣人,並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不同的價值觀,以及人生的可能性,所以毅然決然地踏上了成為專業畫家的路,雖然有很多的挫折,但更多的是對於未來生活的熱情和期待。

find more about SIE

 

本文於2019.08.09獨家提供Nippon.com先行刊登; 其他媒體不可轉載

標題圖片:「About ME」我第一次用Adobe illustration畫出我過去的經歷、語言程度,並延伸到現在的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