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滅就是成長的開始: 3D動畫師的Simon

雖然日本是開始海外職涯一個不錯的地方。 也不是說所有方面都是美好的。 也有很多人在這裡工作數年之後決定離開。 可能是個人的因素, 文化上的不適應, 也可能是工作上沒有好的遠景。 但是不論如何,經驗或好或壞都能被當成人生下一個目標的準備。 這一次有機會請Simon分享他在日本動畫界的經驗。 訪問的當天他已經辭職兩個月,當著一個背包客走遍日本, 再一個禮拜就要註銷工作簽證回去台灣。

(以下是Simon自己的文章)

每部動畫作品,都是製作者們無數的屍體堆起來的。
日本動畫業界,是個永無止境並且軍糧不足的戰場。

 

來日本的契機

 
我在台灣出生,紐西蘭長大。當初,還沒被稱為 Simon 的時期,我在奧克蘭就讀大學。求學時,興趣是動畫跟電影,並也熱愛日本的文化跟它的歷史故事。喜愛設計跟創作繪畫的我,大學選修了平面設計,學習了美術插畫,藝術歷史,設計理論等等。畢業前,雖然很多打算,但是前往日本求職的想法,那時沒有想過。

大學最後那年,因為科系上的要求,學生得有設計工作上的實習經驗,否則無法畢業。運氣不錯的,在當地找到了間剛起步不久的 Startup 設計工作室,老闆當時剛從日本回來不久。我們邊吃著漢堡邊面試,之後順利進到了裡面實習。當時,因為跟老闆建立了不錯的信賴關係,畢業後,我便順勢的進了那間工作室,當起菜鳥 Graphic Designer 並開始了平面設計的職業。

平面設計主要的工作內容,簡單講,是以視覺作為溝通與表現的橋梁,藉此表達訊息,概念,想法跟思考方向給予他人,或目標市場。那段時間,為了方便團隊呼喚跟待客需求,工作給了我「 Simon 」這稱呼,說這樣老外客戶比較好叫。

當時,我常接觸日本的動畫作品,日劇,邦画等等,並開始學習日語。工作室裡,老闆也常講些,他在日本的旅行故事給我聽,激發了我許多嚮往。那時候,我也常常去參加日語的語言交換,因此,收穫很多。因為興趣,自己會找些日文書籍來閱讀。所以在日本就職之前,我已經把N1能力給考起來用了。那時期,我非常非常著迷日本的事物,可以說連作夢都夢得到。

回想起來,對日本生活產生了極大嚮往的我,懂日語後,腦袋裡面滿滿是去日本闖闖的念頭。那時,除了工作以外,我刻意讓自己置身於到處都可以接觸到日語的環境裡。有點像 Immersive Environment 的感覺,藉此練習日語。而去日本工作的執著,則是每天加深,非常想去東京,在那就職下來。

後續,因為察覺自己以後想從事的創作方向並不屬於在平面設計的市場裡,而是屬於在動畫或電影的業界裡面,所以有了換跑道試試看的衝動。當時的紐西蘭,除了威靈頓有少許的機會以外,動畫,電影跟3D還是海外比較發達,紐西蘭裡的發展空間跟工作機會並沒有說很充足,因此給了自己到日本挑戰看看的好藉口。想說,還算年輕,就到日本闖闖吧,畢竟語言不算障礙,所以我就過來了。
 

在日本的我

 

我在公司的職位,剛開始是3D建模師(3D Modeler),之後也同時兼職了3D動畫師(3D Animator),人手不足時也會去充當 Rigger 或是 Compositor 的職位,離職當時工作則是 Concept Designer 的職位,整體來講算是個 Generalist,也就是業界裡面所謂的CGI。因為身分跟語言能力,公司裡的翻譯跟口譯工作也經歷了不少,還被吩咐過去給剛入職的外國同事找租屋,當導遊呢,哈哈(苦笑)。

製作動畫(創作方面)的工作內容,雖然各種職位的實際操作,生產過程都不相同,並跟平面設計也有差距,但性質上可以算是同類型的工作,都是以視覺作為溝通與表現的橋梁,藉此傳達故事給大眾欣賞。動畫作品,只是增加了層比較完整的背景故事,世界構造,生態規則,跟創作時應該遵守的美術風格。

日本的動畫業界,想要進去並不困難,有些公司甚至會錄取沒有任何創作經驗的新人。在毫無經驗的情況下,照理講,若日語夠好是能夠以見習身分,或是製作進行(管理行程)身分去進入業界的。但是嚴格講起來,日本公司往往沒有必要消耗預算雇用沒經驗的外國人,除非剛好公司已經有翻譯人員,或是正好需要會日語的外國人。不然相較之下,創作職位的綠取機率還是會比較高,就算日語不行,只要有創作經驗或是特殊技能,還是有機會被綠取進去。但機會是一回事,日語溝通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進入業界後,能不能撐過試用期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我想強調,不管來至哪個國家,在日本求職,會日語是理所當然的!因為語言能力是最基本的求職需求!對設計創作相關的業界來說更是如此!如果語言能力不足,導致無法理解導演或監督的文筆或思想,無法準確進行各種修改指示,不但沒辦法正確的把故事或描述給「視覺化」,更沒辦法具說服力的表達出劇本裡面各種角色們的「仕草」,或是該當場景的「雰囲気」或者是鏡頭的「動き」。這些溝通方面上的各種微妙「食い違い」,往往是嚴重影響預算跟品質的致命傷,續而耽誤行程,浪費人力。因此,比起其他行業,動畫業界裡的外國人並不算多。

在職時,我也有不定時會跟總監共同去面試募集者的情況。如果是外國人的場合,我們會注意的基本條件呢,除了作品的優劣,個性好壞,思想與見解,以及這個傢伙對創作熱不熱血以外,最關注的就是這位的日語到底行不行。因為溝通能力會嚴重左右工作現場的通暢,續而影響製作行程,以及作品預算。就公司而言,外國員工的語言能力,是種心態,是種禮貌,是種基本裝備。極端點,就好比招人組隊要去爬高山,卻只有你準備不足就跑來了。這樣登山時不但很危險,也會耽誤隊友們的行動。嚴重的話會使自己陷入危機,甚至還會續而導致救援你的隊友們也陷入了不必要的危險處境。

而簽證好不好申請進入業界,其實薪水也是個相當大的關鍵。因為日本動畫業界的平均薪資算較偏低,也很難成為正社員。除非是轉職,沒經驗的外國人往往會因為起薪嚴重過低(10至15万之間),導致無法順利辦理到簽證。原因,似乎因為是移民局害怕那個外國人沒經濟能力在東京養活自己(汗)。

而這業界,想必不少人都有聽說過許多負面謠言。像是,刻薄的工作環境,無法獨立生活的薪資,過長的工作時間,周末時常需要上班,每天加班沒加班費等等。嗯,雖然沒有十年前的嚴重,不過大多都還是業界裡等待解決的現狀問題。雖然每間動畫公司都不同,不過跟許多同業的朋友們,以及轉過職的同事們聊過後,日本動畫公司,往往都差不多,特別是每天上班時間往往都是雙位數。比較慘的,可能連工作內容也不會是動畫作品,而是種日本的特殊文化產物,遊技機 (Pachinko)…
 

決定離開

 

決定要辭職並離開日本的前幾個月,在日本的生活剛好邁進了第六年。工作簽證也還剩下兩年多,要不要繼續住下來其實我猶豫了相當久。除了個人因素,直覺是時候該離開日本了以外,工作也出現了很不理想的改變。漸漸的偏離了我希望的方向,工作內容也慢慢缺少了創作意義。比起創作,更像品質管理。

其中也考慮到的,就是生活品質,以及工作生態。其實日本的動畫業界相當刻薄,也非常的不健康。往往製作者們的犧牲等於了作品的成果,而且行程則是把加班時間給納入了考量後的組法,薪資卻普遍會比在便利商店打全職工來的少。長久下來,因為生活與未來得不到保障,因此而離開業界的人並不少。我所屬的團隊,最忙的期間有過連續23天都有在上班的,而每天工作時間都是12至15個小時,當中,有連續幾天沒回家,直接在公司熬夜然後睡在電腦桌下的經驗。幾年下來,有很多這類的可怕故事可以講(苦笑)。

當時因為公司的各層決定,搞得工作現場氣氛不是很好。管理職位跟現場的上下關係也變得非常糟糕,團隊的構造更是崩了大半。光是去年就已經超過了10個人離職,而且許多都是團隊的領導職位。雖然動畫業界常傳出這類事件,不過親眼目睹共同奮戰數年的夥伴們紛紛離開公司,甚至轉行離開業界,心裡實在是非常的寂寞,並也對公司感到相當的失望。當時的公司,已經是艘傷痕累累的戰艦,難航中並嚴重迷失了方向。

內心掙扎了快兩個月,無論工作內容,作業環境,薪水待遇,就連日本動畫市場的未來趨勢,很多箭頭都是指向海外。日本國內的動畫業界近年來也有逐漸衰弱的傾向,但卻跟海外有著大量的創作互動,並也漸漸以歐美為主要市場。當下的狀況也讓我感覺到,就算到海外還是有機會製作「日本動畫」以外,作業環境跟待遇上也會比較優良,技術相較之下也不會遜色,反而較具變化跟挑戰性。考慮到創作環境,如果繼續留在日本,待日本企業,對我來說可能會挺吃虧的。因此,我下定決心辭職,也不在日本轉職,而是直接選擇離開日本,面向海外。

我是公司雇用的首位外國人,離職時,我也是公司最後的外國人。之間,有許多來至海外的同事,雖然都待不久,但他們給了我很多的勇氣,很多的鼓勵。因為他們,讓我在職中少了份孤單,哈。
 

第一次的流浪

 


其實,回想起來有點糗,因為,沒想到會等到我在日本最後的兩個月才去。剛剛來到日本時,我就有想找個時間在日本當背包客,沙發衝浪去環島日本的心願了。只不過在職時,藉口要多少有多少,總是能找個理由說服自己不去,「暫時等等」,「需要計畫」,「案件很忙」。等了又等,延了又延,直到我決定要離開日本了,才赫然驚覺,環島日本的心願,已經掛在嘴上五年之久…

當時,我的心情變得有點沉重。明明住了五年的日本,走過的,看過的,也不過是東京周圍而已,頂多再加京都跟大阪。當初環島的心願呢?我到底在忙什麼?

那時,我的視線注目了在背包上面,並蹲在榻榻米上盯著背包發呆。納悶在職時,為何態度不強硬點,多爭取給自己時間休息放假呢?為何不多出外遠方探險呢?

印象中,我嘆了口氣,並放空了腦,之後,接下來的瞬間我並沒有思考的太多,只是半直覺性的,半衝動性的,定了票,打好包,幾天後我人就在北海道了。

完完全全是 No Plan 開跑的,旅行開始時也稍微碰到了點住宿問題,因為連旅館我都沒定,後來發現日本真的太安全了,我便 No Plan 繼續了我的日本環島之旅,亂跑了兩個月,當天住宿,當天再想,沙發衝浪則是要去的前兩天才問。當然,也有找不到住宿的時候,那時我往往就會去找全家,買幾罐咖啡,蹲在門口外面邊喝邊看星星等天亮,其實也挺愉快的(笑) 。

當時的心情跟感想大概是,「放空自我」,「放肆自己」,「自由自在」,完完全全的成了個バガボンド(Vagabond,  流浪者),流浪各地,並重新開始「認識日本」。旅途中,遇到了許多旅行者,也聽了許多故事。看到了許多美景,也迷路了無數次。掉了三張千円札,目擊它被山風颳走。與來自各國,各種職業,各種年齡層的人物相遇,碰見各種事物與突發狀況。這些經歷,使我認真的思考起自己在日本五年之間的城市生活,工作日子,與錯過的時光。

雖然理所當然,但那時我才開始體會到,工作是為了能過自己的生活。若是因為工作而被迫犧牲掉自己的健康與時間,迷失生活跟工作的平衡,失去的,是可以投資自己的體力,可以探索興趣的動力,以及可以跟家人與朋友分享的時光 。
 

重新出發 

 

東京的生活,放浪的生活,日本動畫業界裡就職的這段時間,對我來說收穫甚大。我得到了很多經驗,見識了日本的工作精神,學習了業界特有的創作手法,加深理解到了時代與作品之間的交集關係,目擊了許多熱血夥伴犧牲自我的英勇燃燒瞬間。睡過了路邊也重新認識了世界,最大的收穫,就是明確清楚了自己的創作生涯,冒險的下個階段該朝哪裡邁進。

轉職後,我想找回生活與工作之間的平衡,並慢慢讓工作內容轉向繪畫,並是以 Concept Design 為主的職位。往後,3D建模,動畫技能等,將成為我作畫時的附加能力。就算延續3D建模師,也要盡可能轉向 Conceptual Modeling 的方向,而非 Production Modeling 這邊。

日本之後,雖然還未確定接下來會到哪個國家發展,但也不會特別拘限要在哪裡。目前,有想過要去闖闖歐洲或加拿大,但是也有考慮過要回台灣或紐西蘭試試。雖然暫時沒有回歸日本就職的打算,但是未來演變會如何實在很難說。無論之後會在哪個國家,現在的我,有種握著畫筆,興奮的望向空蕩蕩的白色畫板,準備要畫下我最感興趣的主題,那種興奮的感覺,哈哈。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