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仲介的光與影 – 資深企業招聘專員的Sandy

在日本住了一陣子之後常常認識新的外國朋友, 也發現除了來教語言以外, 很多人在日本的第一個工作都是在人力仲介/獵頭公司當招聘人員 (recruiter)。 之後再繼續跟他們保持聯絡,也會發現他們換工作的頻率也是蠻高的。

最近幾年因為中文市場需求的崛起,日本公司開始有更多中文人才的需求, 這也間接讓人力仲介/獵頭公司開始多找會中文的recruiter, 給想來日本工作的人另外一個新的選擇。 這次我們訪問的Sandy在這個領域做過仲介端跟企業端的招聘人員, 有著豐富的經驗。現在則是以日本為據點, 擔任亞洲金光集團裡的資深招聘專員 (senior corporate recruiter)。

 

剛開始是怎麼進入人力仲介/獵人頭產業的? 又是怎麼成為招聘專員的?

我本身是在英國大學讀日文跟商業管理。 畢業找工作的時候申請了一家英商上市的獵頭公司, 但是職缺是在日本。那時候沒有想太多,只想到反正可以去東京,包機票又有第一個月的住宿費, 就誤打誤撞的進入了一個完全不知道的產業。待了一陣子之後想要更磨練自己的經驗 , 就回台灣到了一個外資的獵頭公司。 結果發現台灣的人力市場發展有限,反而是把台灣人挖掘去海外比較有市場。如果要我在台灣跟國外的仲介賽跑的話,是不是回到日本更有競爭優勢呢…? 所以決定再次回到日本, 進入了另外一家外商獵頭公司。 做了幾年之後想要試著從企業的角度去了解怎麼配合公司文化跟策略,跟市場的趨勢來做人事招募,就又轉做企業裡的招聘專員至今

 

人力仲介/獵頭跟企業招聘專員有什麼不一樣?

人力仲介是一個產業的總稱。 再細分下去的話有三大招募族群: 畢業生, 轉職, 特殊招募, 有些還承包人力派遣的業務。大家常常會把獵頭公司跟人力銀行畫上等號. 其實他們並不完全是同樣的類型。 人力銀行比較偏向畢業生跟轉職招募, 通常是提供一個平台給勞資雙方, 也比較少有專人會幫忙協調。 獵頭公司則比較偏向轉職跟特殊招募, 尤其是有一定工作經驗, 或是中高階主管的職位。  這些職缺因為比較特別, 而且又有許多是牽扯到公司的高度機密, 通常都會安排特別的招聘人員, 也就是head hunter去處理。 我在獵頭公司裡的時候大多數就是處理這種案子。

企業內的招聘專員則是被歸類於人事(Human Resource, HR) 的一部分。 HR其實可以包含很多層面, 譬如薪資福利, 總務, 人資訓練, 招聘等等。 大型公司會分類的很仔細, 而中小企業的HR可能就是要同一個團隊要做所有的事情。 而且不同的公司文化對HR的重視度相差會很大。 我現在就職的亞洲金光集團在世界各地有很多不同類型的企業, 所以對人才的培養特別看重。 甚至可以說人力資源的運用是跟企業策略有緊密的連接, 是能影響集團未來方向跟改革。

也因為這樣, 我現在的工作很有趣。可以接觸到多樣化的職缺.  也需要針對不同目標做不同的招募, 招募前的市場分析, 以及掌握最新的狀況… 藉著這些機會接觸到很多不同背景的人, 每天都會有新的挑戰跟學習。 很多時候理想的候選人並不存在, 當下就要分析想出替代的方案 要找出甚麼樣的人, 才能達到公司接下來的做的新方向。

也因為這些經驗有了個很奇怪的職業病, 就是在聚會裡新朋友介紹自己職位的時候, 會比任何人更快可以進入話題。 因為做的行業大概都聽過了 (笑)

 

可以再深入一點介紹一些兩方的不同嗎? 譬如一些經手的案子?

唔。。。 其實我的招募案子都是簽過保密合約的, 所以我跟你講了之後可能我的頭會先掉下來(笑)。不過我可以提供一些獵頭業界裡面常見的例子; 以及企業一般的招聘模式

獵頭業界
在金融業裡, 大型的企業會不惜成本的找到他們需要的人才。 除了薪資福利以外, 也包括了國際間的搬遷費用。 即使也許搬家後買新的家具會比較划算, 為了不會有陌生環境的適應問題, 也會直接把所有原本的家具全部搬去。 不過相對的審查也是非常的謹慎。 一是通常對方還是在職中, 所以整個過程要非常的保密。  再來面試次數也是很繁雜,常常要花掉半年以上的時間。 之後還要等到對方遞了辭呈, 交接完了工作才算完成所有的流程。 有時候這中間面試官要是離職了, 整個流程就會又要再從新開始。

IT業界現在也對人才非常的重視。  為了讓人選能更安心選擇新職場, 雇主方面會安排一些人選直接飛到當地國家做面對面的面試 讓他能夠更安心的確認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並且安排很多高規格的待遇來表示誠意

而有時候光是透過head hunter當中間橋梁並不能完全說服一些高階招募的人才。 所以仲介會請企業幫忙透過一些公開活動的餐聚來邀請對方參加,了解整個TEAM的氛圍, 慢慢的培養關係,建立彼此的信賴。 許多日本獵頭公司也會舉辦交流餐會,試著做一種長期的客戶關係建立,主動保持好的溝通管道。

企業內部的招募運作
近年有許多企業開始選擇打造自己的招募團隊而少用人力仲介, 是因為擔心公司的策略被流露出去, 同時也可以省下仲介的傭金。也因為這些招募專員比較了解公司的要求, 通常會比head hunter更有說服力。而且因為人選之後有可能會成為同事, 所以在訪談時也會把優缺點解釋清楚,之後一起工作時才能容易相處。 人選往往也會比較信賴企業的招募專員,跟head hunter的互動會有明顯的不同。

而企業通常就是會邀請人選來參加一些大型的活動 (PR event,  road show), 讓他們可以自己來了解公司的文化,做出適合自己的判斷。

而我目前任職的集團裡面,有分工細密的招募團隊。隨著國際的環境變遷,招募團隊也要參與公司的策略研討跟組織改革,將人才的運用發揮到最大的成果。我們很注重積極式的人力搜尋/聘請。 這樣才可以在任何情況下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最棒的人才,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之前遇到很多朋友在日本獵頭公司裡待不久就換工作, 是因為壓力很大嗎?

Headhunting 是可以很好玩,賺很多錢, 但是也是一個壓力很大的職業。 日本的獵頭公司有名沒名隱藏版的加起來有200多家。  你是要跟兩百多家公司搶人才賽跑。 黑板上密密麻麻寫著每個人的當月當日業績。 要是做不起來, 其實挫敗感跟請辭的壓力是很高的。 而且每個人都有業績壓力, 但是案件會不會成功最後都是要看企業內部的最後決定。 可能你很努力做找很多人,但是業主可能因為內部人事方針的改變就讓你手上的所有案件就瞬間歸零… 身為head hunter沒有辦法完全了解企業的策略, 所以終究看的也是運氣。 也因為如此. 很多hunter在經過熟悉如何找尋合適的人選的歷練後, 就會直接挑戰進入想要的業界。

其實如果想進入日本當地或外資企業的招募部門,通常會被要求有2年以上 recruiter 的經驗。 也就是需要即戰力,進入企業後馬上可以投入尋找人才的工作。換句話說,很多人咬緊牙根忍耐兩年後就選擇進入企業內部的HR 或 招募部門,專心為一家公司做全面的人力招募。但是已經習慣待在高競爭,高報酬的recruiter們就會選擇留下來。

 

之前有提到你認為台灣的人力市場發展有限。 可以多分享一下你的看法嗎?

之前待過的台灣獵頭公司的業績目標數字跟日本是差不多的, 但是台灣人的薪水是日本人的3分之一。 也就是說本來在日本做三個案子就可以達到目標的案子在台灣要做6到9個…. 再來就是台灣的人力銀行仲介跟獵頭公司的區分不大, 尤其獵頭公司服務費的交涉也是一大挑戰。 日本基本上都是30%以上, 有的甚至會開到50%;台灣公司一般都透過104就可以容易找到人。 高薪的職缺量也沒有海外大。  相較來說企業比較不會有大筆預算給仲介的人才招募服務。

其實我覺得台灣有很多很好的人才, 也是海外企業近年來積極接觸台灣人才的主因之一。我在台灣工作時印象很深刻的也是很多人選接到電話的第一個問題都是有沒有海外的機會…

我相信台灣的求職者也想出國挑戰自我,但是許多人一旦面對新環境,新公司的適應問題, 再加上其他的未知數,往往就會卻步,最後選擇保守的決定。 或者有決心要一闖海外市場但是不夠了解自我行銷, 沒有把個人特色發展出來而失去了一些寶貴的機會。 如果有辦法可以提供這些人多一些海外工作的資訊的話, 我相信會是很正面的。

 

最後有什麼建議可以給對企業招聘或是獵頭工作有興趣的讀者嗎?

如果是對企業招聘有興趣的話, 他們通常都會找有人力仲介/獵頭經驗的人, 所以第一步就是先開始從人力仲介/獵頭開始做起。

獵頭的工作門檻幾乎是人人平等。 積極,性格開朗,不怕失敗是持續這份工作的關鍵。 獵頭的特別性就是你的目標不見得是馬上就想換工作的。 所以你需要透過很多不同的方法去找到這些人才。而且就像買賣房子一樣, 有時候你經營很久的客人最後跟別人買了房子, 雖然心裡會有失落感, 還是要正面的前進。因為會漸漸的建立很多人脈, 而他們雖然短期沒要換工作,也會推薦人選給你,這些都是很有趣的經驗。 近年來日本的獵頭公司積極採用會說中文的head hunter, 是因為很多日本企業內部開始發展中文業務部門, 急需中文的人才。 所以獵頭公司也要有對的人才來滿足客戶的需求。

人力仲介是任何產業裡都需要的。 以轉職的觀點來看的話有很多工作機會,也可以跨行業發展。 不管你有沒有經驗,只要你對某些產業有興趣或是有深入的了解, 比較社交的,然後又對業務有熱忱的話, 這個路是很有挑戰性也很有回饋的。如果持續往這個方向發展,很有可能會參與到關係到國際企業策略改革的招募專案,這也是一般行業比較不能接觸到的地方。

而也有很多人選擇在業界累計足夠的經驗之後再投入仲介或獵頭行列。他們長年累積下來的人脈跟他們對市場的了解能夠讓他們更精準的說服求職者, 或是輕易的找到一些躲在角落的厲害人物。

最後如果想要再了解這個產業的話, 也可以透過社群網站Linkedin,看看各種recruiter的簡歷, 了解他們的經歷跟發展, 來作為自己生涯規劃的參考。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