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異國建立生活、成家立業的台灣人,最關心的其中一個議題就是關於下一代的教育了。六、七年級的我們在台灣填鴨式教育、一分打一下的權威體制下倖存,義務教育的求學歷程雖然往往大多不忍回顧,但那樣的慘淡經驗卻也可能是讓我們當前能在異鄉堅韌生存下去的背景因素之一。筆者透過採訪兩組在東京生活的台灣家庭,小孩分別就讀日本的公立小學、東京的中華學校小學部,一探台灣人家長在東京大都會圈,如何思索、找尋適合孩子的教育環境,並在異文化環境中摸索自己認同的教育價值。READ MORE
我看日劇的巔峰時期,因該是剛搬到日本的前幾個月。一系列的新奇文化衝擊讓我深刻體會到自己迫切的需要了解日本的日常文化。雖然工作中不需要用日文,同事也不全是日本人,並不需要摸熟日本企業的眉角,然日本日常文化也和我居住過的其他地方相差甚遠。在語言也不太通的情況下,每天過的有些膽顫心驚。READ MORE
近年來在日本掀起的台灣熱潮,其出現最早的因素,同時也是推波助瀾的一大功臣,當數「台灣旅遊」是也。而當今在日本喜愛台灣的民眾之中,又以被稱為「台灣女子」的一個族群特別受到注意。這兩個名詞是如何彼此影響並相輔相成的呢?READ MORE
因為家族從事翡翠生意開始的關係從18歲開始就開始接觸了珠寶,原本是專門做翡翠買賣,24歲開始了高級珠寶訂製生涯成立了自己的品牌「WEIDI.T THE ART JEWEL」, 並在30歲前認識先生結婚生子,完成了自己對三十歲前所設定的目標。READ MORE
看到二年級的兒子試聽僑生華語課開心的模樣,卻在報名時沒搶到最後一個名額,你會怎麼辦?默默等到下一期?摸摸鼻子回家自己教?還是「報不進去,那就自己開班吧!」滋賀台灣華語教室的成立,憑的就是召集人Arisa (陳秋吟) 的這股霸氣以及行動力。READ MORE
台南市政府與紅椅頭觀光俱樂部每年到日本來訪,有別於以往在大阪,今年首度到了東京。以慢與悠閒著名的台南,要如何在匆忙又講求效率的東京說府城故事呢?
2011年夏天,跟學校的前輩在震災後恢復元氣中的東京街頭踩過一家一家的節電中的拉麵店,那是必須人手一把扇子,即使在微弱的空調中滿頭大汗也要吸著熱騰騰的拉麵的一年。READ MORE
2015 年我寫過一篇〈驗證在公司裡使用英文名字的迷思〉,當時是任職於美商公司的台灣分公司,基本上還是跟台灣同事工作。事隔多年的現在,我搬到日本了,並且在外國人員工高達六成的公司工作。總共加起來在日本也居住三年了。這次就來說說所謂台灣人的中文名字在日本的情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