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徵稿】從大阪下町到東京丸之內-新卒和第二新卒的求職活動
2019年夏天,從大阪轉職到東京剛好滿一年。在三年內經歷了就活、新卒、轉職、第二新卒的不同階段,也常被問就活跟第二新卒轉職的事情,所以想分享一下一路的過程。
2019年夏天,從大阪轉職到東京剛好滿一年。在三年內經歷了就活、新卒、轉職、第二新卒的不同階段,也常被問就活跟第二新卒轉職的事情,所以想分享一下一路的過程。
(封面照片是一家位在San Francisco的咖啡廳,當時的我邊喝著咖啡心裡邊想著,若不是因為這間公司讓我來美國嘗試,我想我應該不會有機會喝到這杯美味的咖啡。)READ MORE
為什麼要換工作? 不外乎就是希望自己可以獲得更多的價值。 價值的定義可以是物質的, 例如薪水或是福利, 也可以是非物質的, 例如家庭/工作的平衡,對工作的熱情, 或是和同事的相處。 而這些價值觀也會隨著時間,想法或是大環境的變動而改變了評估的指標。READ MORE
來到日本第8年的38歲, 第一次轉職就挑戰了世界級難度的 Google。 經過1年多的奮戰終於有了成果, 將在10月開始我在日職涯的第二章。 雖然有很多事情不能講很清楚, 還是想藉著這個機會分享我的經驗給大家參考。回頭看了自己的工作經驗, 不能說有明確的規劃,更不是走精英路線, 只能說跟大家走了一條很不同的路。 也因此我不想給大家一個錯誤的結論, 好像只要有目標, 不斷努力就能夠上 Google , 除了該做的東西之外還有很多不能控制的變數, 而成功機率的高低就是在你能把運氣的比例降低到多少。READ MORE
從台灣找到日本的工作,薪資要開多少呢?
大部分的人都是一頭霧水。如果開的太低,作的一定不爽,跟日本當地物價差太多,搞不好連溫飽自己都成問題; 開的太高,怕公司嚇到不給offer,自己真的超想去日本,實在是不想搞砸機會。READ MORE
有了上次跟 Googlers 的訪談機會, 也對 Google 有了些新的見解。 在一個大家都覺得像在雲上高不可攀的公司,是要怎麼找到入場的機會呢?
過了一個新年, 發現自己已經要迎接第三輪十二生肖的結束, 也要在日本待滿六年了。 如果剛來日本的時候, 有人問我六年之後會還在日本的機率, 答案一定是個位數。 只是沒想到不僅要住滿了, 還買房子了。 看來還會繼續的待下去…READ MORE
日本從上禮拜六開始,進入了「黃金週」的假期。對我來說,在很多意義上是一個比黃金週更長假期的開始。
其實,上個禮拜五是我在目前公司工作的最後一天。沒錯,我又要換工作了,我知道這跟之前寫的在日本換工作該注意的事裡寫的「一個工作最好做滿三年」完全不符合,但事情還是發生了,回頭想想,來日本後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如此的出乎意料。按慣例,在這裡跟大家分享這一次換工作的經驗,希望可以讓大家參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