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一篇「業配文」要多少錢?

日本主要商業雜誌這個星期的封面主題分別是

ダイアモンド: 最強大学ランキング (譯: 日本最強大學排名)
Nikkei Business: 俺の100年ヒット論 (譯: 我的100年長春企業秘訣)
東洋経済: フォルクスワーゲンショック (譯: Volkswagen shock)

前兩個都是日本整體性的排名,對每一個大學或企業的描述不是那麼的深入,東洋經濟談的是Volkswagen近期的醜聞,因為是德國企業,而且這麼大的新聞大家應該從台灣的媒體就可以讀到很多分析,應該也不用特別再看日本雜誌的分析。READ MORE

日本代官山「蔦屋書店」的商業模式

最近大家來東京玩的時候,我想其中一個必去的景點是位在代官山的「蔦屋書店」,號稱「全球最美20家書店」之一; 今年5月開始,在東京的另一個鬧區二子玉川又多了一個「蔦屋家電」,在網路上又是一陣瘋傳。

不僅在台灣有高人氣,蔦屋書店最近也成了日本媒體討論的話題企業之一。

蔦屋書店目前也捲入了一個社會爭議中: 圖書館經營。日本公立圖書館嘗試讓蔦屋書店利用他們企業經營的方式,來挽救圖書館利用低迷的狀況,但是社會評價兩極,也讓經營蔦屋書店的CCC (Culture Convenience Club) 集團成為了話題企業,READ MORE

日本企業在整個地球都找不到人

最近Nikkei Business有個有趣的專題報導,標題是「日本企業在整個地球上都找不到人」(日本企業は地球どこでも人材不足」,簡單講是談關於日本企業人才策略的文章。

這網站裡也有好幾篇文章討論日本企業積極招募外國人才,主要因為日本人口負成長,年輕的工作人口趨於減少,部分也因為經濟環境改變,需要外國人才來打開這個局面。READ MORE

從藍海策略看日本企業的下一步

看日本的商業雜誌是蠻有趣的。

看久的感覺是,日本企業面臨的許多問題其實跟台灣很像。像是企業國際化的問題 (日本/台灣企業要怎麼從全球吸引優秀人才)、企業管理(日本/台灣企業的管理文化適不適用於管理外籍人才),或者整體的工作環境像是,加班(日本/台灣企業如何改變工作型態)、新創事業比例偏低 (日本/台灣怎麼鼓勵、培養新創事業)…。READ MORE

Honda 宣佈「英語」作為公司內部公用語言

在台灣找工作的時候似乎有一個感覺,就是公司有分三種: 第一種是台商,第二種是外商,第三種是日商。日商其實也是「外商」,為什麼要把它分開叫日商呢? 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進日商通常要講日文,其他的外商,管它是美商、荷商、法商、瑞典商,全部都講英文。要進日商的條件,通常要具備的條件似乎不太一樣 (至少以語言來說)。READ MORE

【日本企業 case study】日本最大食譜網站cookpad下一步往哪走?

今天想要study的是cookpad這家公司,有些人可能有聽過,cookpad是日本最大的食譜網站。(或者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大的食譜網站) 從1997年創業,從2002年才開始以廣告賺取營收,2004年增加會員收費服務,到現在每個月有5000萬的用戶使用,有160萬的付費會員,收益的60%都是來自會員收費,在經營線上網站來說是很特別的例子。(大部分是靠廣告收益的比例比較高)
READ MORE

從TOYOTA的三個「前所未有」人事變革 看日本人才趨勢變化

日本經常說「沒看TOYOTA,別說你懂日本經濟」。反過來說,想了解日本經濟整體的情況,其實只要看TOYOTA公司的經營狀況就可略之一二。

TOYOTA今年發表營運成果,2014年度的營餘突破2兆日幣,呼應了日本整體經濟的改善 (今年日本總共有51家公司獲利破千億)。其中的原因除了日幣貶值之外,過去幾年日幣高居不下時,積極改善經營體質也是獲利大幅改善的原因之一。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