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跟美國的 “I’m sorry” 大不同

這是另外一篇來自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文章,標題叫作「Why “I’m sorry” Doesn’t Always Translate? 」,主要的內容在說明日本跟美國溝通上的差異,其中最常發生的誤會就是對「I’m sorry」的詮釋。

文章裡面提到,當美國人在講”I’m sorry”時,常帶有「對這樣的結果自己該負責任」的意味; 相對地,日本人在講”I’m sorry”時,是意味著「對造成這樣的結果感到相當遺憾」,誰該負責是另外一回事。

最近在工作上也有一個親身的體驗。身為採購,經常需要跟廠商去談一些公司之間的責任歸屬。最近有一個專案,因為廠商晚了三個月提出圖面,而導致專案無法在今年順利完成。請廠商來開會時,對方的業務會議一開始就馬上磕頭猛道歉,並答應加派人手盡快把東西趕出來。但是,一轉到說這三個月的空白導致的損失該他們負責時,對方嚇了一跳,說這個可能很困難,因為不全都是他們的錯。

對方嚇一跳,我這邊聽完解釋也是覺得認知有點錯亂,那你到底在道什麼歉呢?

後來想了一想,在日本每個人光在公司,一天豈碼也要道歉個幾十次。幫不在的同事接電話時要道歉、有急事請人家幫忙時要道歉,就連道歉的單字就有「すみません」、「申し訳ありません」、「恐縮です」、「恐れ入ります」、「失礼です」、「ごめんなさい」…不知道有多少種,而且每一種都還可以有加強版,像是「大変恐縮です」、「誠に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道歉已經融入日常生活,融入整個人的語言、動作裡面。

但道歉的主要用意是為了不要破壞彼此的關係,是為了維護整個團體的合諧,而非承認錯誤的責任。

當然,日本人在承認錯誤的場合的時候,也會透過道歉來表達。只是,什麼時候是真的道歉要負責任,哪一種是只是純粹不想關係搞僵,還真是考驗一個人的智慧。這種曖昧不明的表達方式也是一種文化。

(Photo via _Noura, CC License)

victorchen

Hi, I am Victor, Co-Founder of WorklifeinJapan
Tags: